科技支撑引领,建设丘区强县
2017年是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建设“五彩巴中”示范区的关键性一年。平昌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强化科技工作支撑引领作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国、省科技创新大会以及巴中市科技创新暨科技奖励大会精神,围绕省、市科技主管部门工作总体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大科技资源整合力度,建立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建设丘区强县。
全县实现高新技术产值35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6.1%;实施科技成果转化18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产值4.57亿元;开展技术合同登记,技术交易额达到1430.5万元;申请专利187件,其中发明专利71件。
一、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以“互联网+科技”为载体,加强“科技扶贫在线”建设,解决老百姓的技术需求。在县城新华街东段繁华地段和东城电子商务产业园建立“运管中心”“电商服务中心”两个阵地,在146个贫困村建立了“科技扶贫在线”服务驿站,完成了“四川省科技扶贫在线”平昌县平台建设,构建起上下联动的科技资源调度指挥平台,开展远程技术咨询和专家在线解答,推进人才、信息、品种、技术、企业等创新要素向我县流动。同时,将“科技扶贫在线”平台与“电商平台”有机结合,延伸了平台服务功能。平台运行以来,有效解决贫困村2780条科技需求;以“平昌县创新创业园区”为载体,竭力为广大创客及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孵化服务,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有效推动6家传统企业成功实施技改,有效解决贫困户种养难题38例,有效促进100余人在电商、物流等领域创新创业,成功孵化企业22家;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建立和完善茶叶、中药材、核桃、畜牧等产业技术服务中心,组织50名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扎实开展技术指导、技术培训、技术咨询等科技服务活动;围绕茶叶主导产业创新发展,进一步完善企业研发设备设施、科研运行机制、企业与院校合作机制,申报和创建四川省高山茶叶产业技术研究院。
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制定和实施《平昌县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专项改革实施方案》和《平昌县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实施细则》,开展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专项改革试点,鼓励农业科技人员离岗创业,允许农业科技人员兼薪兼职。我县离岗创业科技人员2人,创办科技型企业1家,建立畜禽遗传资源开发与利用实验室1个,开发系列产品3个;兼薪兼职科技人员5人,创办高新技术企业1家,创办企业孵化器1家,企业获得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省级科技成果奖励1项,开发系列产品19个,成功孵化企业23家。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专利资助、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科技进步奖励、优秀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等支持政策,推进稳增长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技术改造创新,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开展四川兆润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专项产品利润分成试点,加大“竞技越野摩托车新型发动机、ZR250GY型越野摩托赛车、新型节能环保电动摩托车”等专项产品研发,企业按销售利润的1%提成对有功人员实施奖励,推进了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增效。
三、实施“科技+”行动计划,培育发展优势产业。
围绕机械制造、茶叶、核桃、花椒等9大骨干产业,落实分解“科技+”行动计划目标任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先进适用技术示范推广和产业链关键、共性、核心技术研发,实施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强的科技项目,抓好科技引领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组织申报2017年国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8项,立项10项,支持资金400万元;全县25家企业与14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合作项目40项,转化科技成果18项,实现产值4.57亿元;先进制造、生物肥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5亿元。
四、强化科技精准扶贫,助推县域脱贫攻坚。
开展146个贫困村农业科技人员精准扶贫派驻工作,抓好省级科技扶贫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5个、示范户25户,县级科技扶贫示范村18个、示范户149户,推行精准扶贫挂包单位、科技项目承担单位“多对一”帮扶机制,解决产业发展要素保障,提升贫困户脱贫致富能力。建立和完善“三十二梁”茶旅产业科技扶贫示范基地,吸纳贫困户551户、1980人管控“三十二梁”片区有机茶园7000亩,《“秦巴云”茶树高效栽培技术规程》推广覆盖茶园面积20000余亩,带动农户增收1200余万元。认真组织和开展科技扶贫专项督查,对全县所有科技扶贫专项进行一一梳理,实地察看项目实施进度,认真查阅项目实施档案和项目专账,了解已完成情况,督查未尽任务,订立实施计划,明确改进措施,确立整改办法。
五、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开展专利申请资助。
申报巴中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推荐申报省专利实施专项资金项目2项。开展平昌县2016年度专利申请资助,共资助专利申请58件,资助总金额66000元。推行知识产权入股、股权期权奖励,起草拟定《平昌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行动实施方案(2017~2020年)》《平昌县支持科技成果出资入股确认股权的操作办法》,指导2家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入股。
六、加强科技宣传培训,抓好人才培养工作。
一是推进“三区”科技人才计划实施。选派省级专家14名,组织市、县两级50名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深入我县产业基地和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选派1名创业典型参加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举办的秦巴山片区第三批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骨干培训班;选派2名科技人员骨干参加了在川农大举办的培训班。二是大力开展科技培训。围绕专合组织、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地建设“科技扶贫大院”,聘请川农大、农科院、林科院等高校院所专家和本地组成科技特派员团队,定期深入贫困村和扶贫大院,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2017年举办“巴药”产业实用技术培训班4期,培训种植大户、农业专合社的技术骨干616人次;邀请川农大、省农科院、省林科院专家,举办农业产业扶贫技术培训2期,培训科技人员、专合组织负责人、种植大户270人次。三是认真组织大型科技宣传推介活动。组织我县11家企业参加全省科技活动周“创新创业大讲堂”活动;组织我县5个涉农企业参加中国(北京)国际现代农业博览会和全国科技活动周“科技扶贫——精准脱贫成果展”;组织企业参加了第五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第二十四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和2017年全国“双创”活动周,集中展出了30余个具有平昌特色的系列产品。
全县实现高新技术产值35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6.1%;实施科技成果转化18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产值4.57亿元;开展技术合同登记,技术交易额达到1430.5万元;申请专利187件,其中发明专利71件。
一、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以“互联网+科技”为载体,加强“科技扶贫在线”建设,解决老百姓的技术需求。在县城新华街东段繁华地段和东城电子商务产业园建立“运管中心”“电商服务中心”两个阵地,在146个贫困村建立了“科技扶贫在线”服务驿站,完成了“四川省科技扶贫在线”平昌县平台建设,构建起上下联动的科技资源调度指挥平台,开展远程技术咨询和专家在线解答,推进人才、信息、品种、技术、企业等创新要素向我县流动。同时,将“科技扶贫在线”平台与“电商平台”有机结合,延伸了平台服务功能。平台运行以来,有效解决贫困村2780条科技需求;以“平昌县创新创业园区”为载体,竭力为广大创客及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孵化服务,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有效推动6家传统企业成功实施技改,有效解决贫困户种养难题38例,有效促进100余人在电商、物流等领域创新创业,成功孵化企业22家;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建立和完善茶叶、中药材、核桃、畜牧等产业技术服务中心,组织50名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扎实开展技术指导、技术培训、技术咨询等科技服务活动;围绕茶叶主导产业创新发展,进一步完善企业研发设备设施、科研运行机制、企业与院校合作机制,申报和创建四川省高山茶叶产业技术研究院。
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制定和实施《平昌县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专项改革实施方案》和《平昌县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实施细则》,开展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专项改革试点,鼓励农业科技人员离岗创业,允许农业科技人员兼薪兼职。我县离岗创业科技人员2人,创办科技型企业1家,建立畜禽遗传资源开发与利用实验室1个,开发系列产品3个;兼薪兼职科技人员5人,创办高新技术企业1家,创办企业孵化器1家,企业获得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省级科技成果奖励1项,开发系列产品19个,成功孵化企业23家。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专利资助、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科技进步奖励、优秀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等支持政策,推进稳增长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技术改造创新,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开展四川兆润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专项产品利润分成试点,加大“竞技越野摩托车新型发动机、ZR250GY型越野摩托赛车、新型节能环保电动摩托车”等专项产品研发,企业按销售利润的1%提成对有功人员实施奖励,推进了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增效。
三、实施“科技+”行动计划,培育发展优势产业。
围绕机械制造、茶叶、核桃、花椒等9大骨干产业,落实分解“科技+”行动计划目标任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先进适用技术示范推广和产业链关键、共性、核心技术研发,实施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强的科技项目,抓好科技引领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组织申报2017年国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8项,立项10项,支持资金400万元;全县25家企业与14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合作项目40项,转化科技成果18项,实现产值4.57亿元;先进制造、生物肥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5亿元。
四、强化科技精准扶贫,助推县域脱贫攻坚。
开展146个贫困村农业科技人员精准扶贫派驻工作,抓好省级科技扶贫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5个、示范户25户,县级科技扶贫示范村18个、示范户149户,推行精准扶贫挂包单位、科技项目承担单位“多对一”帮扶机制,解决产业发展要素保障,提升贫困户脱贫致富能力。建立和完善“三十二梁”茶旅产业科技扶贫示范基地,吸纳贫困户551户、1980人管控“三十二梁”片区有机茶园7000亩,《“秦巴云”茶树高效栽培技术规程》推广覆盖茶园面积20000余亩,带动农户增收1200余万元。认真组织和开展科技扶贫专项督查,对全县所有科技扶贫专项进行一一梳理,实地察看项目实施进度,认真查阅项目实施档案和项目专账,了解已完成情况,督查未尽任务,订立实施计划,明确改进措施,确立整改办法。
五、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开展专利申请资助。
申报巴中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推荐申报省专利实施专项资金项目2项。开展平昌县2016年度专利申请资助,共资助专利申请58件,资助总金额66000元。推行知识产权入股、股权期权奖励,起草拟定《平昌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行动实施方案(2017~2020年)》《平昌县支持科技成果出资入股确认股权的操作办法》,指导2家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入股。
六、加强科技宣传培训,抓好人才培养工作。
一是推进“三区”科技人才计划实施。选派省级专家14名,组织市、县两级50名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深入我县产业基地和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选派1名创业典型参加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举办的秦巴山片区第三批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骨干培训班;选派2名科技人员骨干参加了在川农大举办的培训班。二是大力开展科技培训。围绕专合组织、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地建设“科技扶贫大院”,聘请川农大、农科院、林科院等高校院所专家和本地组成科技特派员团队,定期深入贫困村和扶贫大院,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2017年举办“巴药”产业实用技术培训班4期,培训种植大户、农业专合社的技术骨干616人次;邀请川农大、省农科院、省林科院专家,举办农业产业扶贫技术培训2期,培训科技人员、专合组织负责人、种植大户270人次。三是认真组织大型科技宣传推介活动。组织我县11家企业参加全省科技活动周“创新创业大讲堂”活动;组织我县5个涉农企业参加中国(北京)国际现代农业博览会和全国科技活动周“科技扶贫——精准脱贫成果展”;组织企业参加了第五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第二十四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和2017年全国“双创”活动周,集中展出了30余个具有平昌特色的系列产品。
平昌县生产力促进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