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心工作 > 2017
多元化发展集体经济 多举措助推脱贫攻坚
来源: 发布时间:2017-10-18 15:49:15 浏览:

——兴文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模式探索
 
村级集体经济增收一直是制约脱贫攻坚的短板,也是制约村级无钱办事的困局。2016年以来,兴文县围绕如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通过多元化发展、多举措助推,全县各贫困村均找到了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盘活经营集体资产
鼓励各贫困村对村集体所有的关闭企业、校舍、办公用房、小型水利设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等闲置的集体资产,通过发包、租赁、参股、联营、合资、合作等方式加以开发利用,变废为宝,变存量为增量,把闲置资产盘活,增加贫困村集体收入。如玉屏镇九角村现有4个山坪塘,经过维修改造后对外承包,每年收取租金0.8万元。五星镇大同村将原村办公阵地折资8万元入股专合社,村集体持股分红,实现集体经济收入0.28万元/年。
二、开发集体资源
贫困村充分利用“四荒四边”(荒山、荒坡、荒滩、荒沟及路边、水边、田边、村边)、溶洞等集体空闲资源,发展林业、种植业、养殖业、乡村旅游业等,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利用率,增加集体收入。如大坝苗族乡四龙村有一天然洞河,洞中温度常年稳定,洞内河流终年不息,菌群丰富,非常适合藏酒。四龙村稳稳抓住这一集体经济增收点,强力招商引资,引进泸州名豪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入驻开发洞藏酒及相关旅游项目,通过出租洞穴,村集体每年可得3万元收入。
三、推进土地经营
贫困村以村集体名义,成立农民合作社或农业公司,农民以土地入股,形成股份合作,在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前提下,开展土地流转、整理与出租,增加集体收入。如大坝苗族乡四龙村近年来广泛发展农业专合组织,以多种方式流转土地,多种方式联接利益,土地得以高效利用,产品得以销售畅通,农民普遍增收,集体经济得到壮大。以砂仁、猕猴桃产业为例,引进企业成立合作社,流转土地,村民获得土地租金收入;用工优先考虑流转土地村民,村民获得务工收入;合作社根据盈利情况,每三年增加土地租金每亩20元左右,村民获得二次分红收入。此外,合作社每年上交村集体管理费0.6万元,形成了稳定的集体收入来源。
四、经营农业服务
鼓励贫困村结合产业发展的需要,领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合作组织,为村民提供农资供应、农产品购销、科技指导等服务;开展家政、环卫、商贸、道路养护、绿化管护等服务,村集体收取服务费等形式增加集体收入。如大河苗族乡龙山村为辖区内的两个规上企业,提供环境卫生整治、投资环境咨询协调等有偿服务,每年村集体可获纯收入1.3万元。周家镇石屏村村两委成立协调管理中心,负责组织苗家腊肉、土鸡、土鸡蛋、蜂蜜、蔬菜等土特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向外销售,按照年交易总价的2%收取公共服务费,增加集体经济0.2万元/年,随着外销渠道的进一步拓宽,村集体收入将逐年增长。
五、财政支农项目量化股权
把山坪塘、水池和相关农业设施等财政支农项目资金量化股权,确权到专业大户、合作社、企业和村集体,以股权收益的方式,增加集体收入。如五星镇大同村党支部将财政用于产业扶持的50万元“能繁母牛示范资金”入股连天山生态养殖专合社,作为村集体在专合社的股金,年终专合社按股分红,每年可实现集体经济收益1.75万元。太平镇马石沟村将获得上级支持产业发展的100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试点资金,通过股权量化的形式入股该村冷水鱼养殖专合社,在保障贫困户按股分红的同时,每年按照保底百分之五的比例分红,实现集体经济稳定来源,每年保底收入1.3万元以上。
六、壮大产业扶贫基金
设立每个贫困村不低于50万元的产业扶贫基金,结合省、市关于产业扶贫资金的管理办法,制定和完善兴文县扶贫基金管理办法,通过小额信贷等措施确保贫困户有足够产业发展资金的前提下,将不超过产业扶贫基金总额40%的资金借给村内非贫困户用于发展生产,村集体收取一定的费用,不断壮大扶贫周转金规模,增加集体收入。如五星镇大同村、石海镇文家村。按照“自主选项、适度规模”、“诚实守信、信用借款”、“滚动使用、公开透明”三个原则,将产业扶贫基金免息借给贫困户发展产业后,剩余的产业发展周转金借给非贫困户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非贫困户按期还款还息,如此既提升产业发展周转金使用效率,也壮大了产业扶持基金。
                       

兴文县生产力促进中心 供稿